查看原文
其他

李建国 严春蓉| 思政课教师“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教学方略研究

李建国 严春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3-10-2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思政课创新论坛


作者简介



李建国: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严春蓉: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力及其话语权建构研究”(项目号:20BKS103)、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以‘三入四化’法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项目号:2022053)的阶段性成果。


思政课教师“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教学方略研究

——基于84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奖教师的案例分析


【编者按】为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效率,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录用的文章,将在本刊知网首页和公众号网络首发。

摘  要


以84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奖教师为研究对象,搜集相关材料,通过信息编码,归纳提取,从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四个维度分析思政课教师“讲什么道理,怎样讲道理,如何讲好道理”的教学方略。研究表明,84位获奖教师在思想根基、理论素养、现实关切、教学策略方面表现优异,展现出了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特质。对照分析发现,筑牢思想根基,是把道理讲准的前提条件;提升理论素养,是把道理讲深的根本保障;抓住事物本质,是把道理讲透的关键环节;坚持教学创新,是把道理讲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等奖获奖教师;讲道理;教学方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旗帜鲜明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现场教学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讲深、讲透、讲活内含着讲准的底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既是对思政课教学工作守正创新的把脉定向,又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殷切嘱托和使命期待。思政课教师是讲好思政课、讲好道理的中坚力量。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既是展示近年来高校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成果的平台,又是表彰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契机,为全国思政课教师“如何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选树了先进典型。笔者以两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获得特等奖的教师(以下简称“获奖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提炼他们“讲什么道理,怎样讲道理,如何讲好道理”的思想特质、职业素养和基本策略,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参考。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概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展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果,教育部于2019年、2021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经过严格选拔、组织推荐、多次竞赛,两届共84位教师(首届51位、第二届33位),从全国12.7万名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获得特等奖。他们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中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的优秀代表。

以84位获奖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站搜索、报刊检索、访谈等途径,全面整理了获奖教师的个人简历、事迹报道、新闻宣传、专题访谈等文本材料,归纳形成了14万字的资料集,比较客观、真实、立体地反映了获奖教师的真实情况。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均以其在获奖当年的基本情况为准,首届参照2019年,第二届参照2021年。

在对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将两届获奖教师的性别、年龄、任职年限、政治面貌、就职学校层次、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总体情况并不存在太大差异,只是第二届获奖教师更趋年轻化,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50岁,30—39岁占比63.7%,比首届(45.1%)高出18.6个百分点,其中30—35岁占比42.5%。为契合本文的研究主题,侧重筛选了84位获奖教师在教学研讨、教学感悟、经验交流、竞赛心得、学生评教等方面的文本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

(二)研究过程概述

首先,对84位获奖教师的事迹材料进行系统整理、详细分析,对材料中反映出的能够体现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进行重点识别,并予以归纳提炼;其次,对材料中反映出的能够体现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尝试归类、编码,比如,将“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等统一描述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专题研讨”“主题辩论”“情景剧表演”等统一描述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瞄准现实问题”“问题导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统一描述为“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并将这些特质依次编码为 C1、C2、C3……C22、C23、C24,通过频率分析法统计出其在84位获奖教师文本材料中出现的频次和频率;最后,凝练归纳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的带有普遍性意义的职业素养。


研究结果分析

讲好思政课,就是要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讲准是讲好思政课的底线,是讲深、讲透、讲活的前提,讲活是讲准、讲深、讲透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整理分析、归类编码,结合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84位获奖教师在思想根基、理论素养、现实关切、教学策略方面表现优异,体现了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对照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筑牢思想根基,是把道理讲准的前提条件;提升理论素养,是把道理讲深的根本保障;抓住事物本质,是把道理讲透的关键环节;坚持教学创新,是把道理讲活的重要途径。

(一)筑牢思想根基,把道理讲准

把道理讲准,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观点正确、讲授准确,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准确无误地讲授给学生,发挥政治导向、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的重要作用,是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前提条件。

第一,以坚定的政治信仰讲准政治导向。理直气壮讲道理,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思政课鲜明的政治导向决定了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分析发现,84位获奖教师都是中共党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优秀代表。“带着信仰来上课的”“把信仰的力量融入到教学之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信仰塑造信仰”等词句高频次地出现在获奖教师的文本材料中。

第二,以渊博的专业学识讲准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广博的思想见识,才能把最基本的知识内容、理论结构、核心要义吃准讲准。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获奖教师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占比高达98.8%,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统计发现,84位获奖教师所读专业分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专业占75.0%,马克思主义哲学占 16.7%,其余专业主要包括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等。可见,扎实的专业训练和专业知识是保证思政课教师讲准思政课知识的重要条件。同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常学常新、日积月累、逐渐丰富的过程。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提升教师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方式。有28位获奖教师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经常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的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有的教师“阅读了百本与思政教学相关的书籍,整理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有的教师在阅读经典著作时,“养成了随时在精彩之处作勾画,感悟之处写旁批的阅读习惯,有时还把书页折起来,反复翻看,将书越读越‘厚’”。

第三,以崇高的职责使命讲准思想引领。职责使命和职业情感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分析发现,获奖教师十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和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对思政课的战略地位有正确认识,形成了崇高的职业使命感:“思政课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或者传授技能,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当下来讲,就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责任重大,不仅要‘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让学生‘精神成人’”;等等。正是基于这样崇高的职业使命和职业认同,获奖教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潜心教书育人”,“以执着之心,只为做好一件事”,“热爱思政课教学,一直全心付出”,“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誓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讲准知识,更是在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上尽心尽力,帮助学生扣好价值观的扣子,找准人生发展的方向、锤炼高尚品质。

(二)提升理论素养,把道理讲深

思政课的理论魅力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它深刻揭示了自然、思维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把道理讲深,就是以学术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呈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思想魅力、逻辑魅力和理论魅力,以理论的阐释力和感召力直击学生的灵魂,真正地让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第一,深耕教材体系,突出教学重难点,把重要道理讲深刻。理论是丰富的,课堂容量是有限的。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只能是浅尝辄止,鲜能以理服人。只有有所取舍,深耕细作,才能把真理的核心要义讲深刻。分析表明,获奖教师主要通过四步做好把道理讲深的课前准备。第一步,全面熟悉教材。31位获奖教师表示,他们拿到教材后,都会反复阅读教材,全面梳理教材的逻辑结构、内容体系、章节关联。第二步,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有教师认为,“深耕教材,不能只做教材的搬运工”,“必须将书本中的知识记住,将相关背景搞清楚,将书中思想领会好,将书中逻辑厘清,做到烂熟于心、了然于胸。再将书中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信仰、思想、学识和观点”,才能真正掌握理论,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三步,筛选重难点。一节课时间只有45分钟,很难全面铺开,至多讲1—2个重难点,所以要做好取舍。获奖教师主要结合教学任务、时事背景、学生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授课重难点。第四步,紧扣重难点,精雕细琢做好教学设计。52.4%的获奖教师提到一定要围绕重难点,做好教学设计,“用比赛的标准去打磨每一堂课”,“力争每一章、每一节、每一目都凝练出‘精彩十分钟’”,细致深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用理论阐释现实,讲出道理的思想魅力。思想性是思政课的重要属性。思政课不仅要讲知识点,更要讲清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价值性。思想是抽象的,也是深刻的。思想由问题引发,有疑问就会有思考。用理论去解释道理,缺乏足够的事实支撑,容易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理论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也必然要在实践中得到审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分析发现,64.3%的获奖教师强调在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将现实问题转化为理论研究问题,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演绎逻辑,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时政解读、热点追踪、社会评论等真实的事例中,用理论去阐释事实,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直击核心,使问题迎刃而解,讲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理论主旨、实践要求,以清晰的理论逻辑和深厚的思想底蕴彻底说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第三,科研反哺教学,加强理论攻关,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深度。“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科学研究是探究本质规律的活动,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把道理讲深刻,离不开授课教师的刻苦钻研。在中国知网平台,以获奖教师姓名和获奖时所在单位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截至2022年5月30日,两届获奖教师发表期刊、报纸、书评、论文集等科研成果共计1341篇,人均15.96篇。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论文464篇。通过CiteSpace5.8.R3可视化文献分析发现,84位获奖教师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以教学为核心的关键词组共出现182次,研究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政课”等重点领域。同时,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90.5%的获奖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主力,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教改课题或科研课题多项,并对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没有一定的科研积累,课堂只能是机械性的”“教学是科研的生产点和‘隐形动力’,科研是教学的强身之基”“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思政课教学就会失去‘灵魂’”等观点。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他们在科研上的大量投入,对教学重难点的深入研究,才能在讲深道理上得心应手。

(三)抓住事物本质,把道理讲透

把道理讲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指引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直面学生的困惑和疑虑,积极主动回应学生的关切,不能含糊不清或闪烁其词;要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融会贯通;要排除各种干扰、冲破云雾、拨云见日,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辨别是非善恶,使学生头脑清醒、眼光敏锐、行为果敢,不畏外界干扰、不畏名利诱惑。

第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践验证理论,增强思想的穿透力。现象是复杂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关键。把道理讲透就是“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表明,有41.7%的获奖教师特别注重教学素材库的建设,有的通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新闻联播》、微博、互联网平台等途径搜集时事政治、思想动态、热点焦点,引领学生去洞察社会、探究真理;有的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思政素材,“精心制作原创资源库”,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洗涤学生灵魂;有的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有的充分利用“抗疫故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身边的事向学生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扎根现实,使思政课所讲授的道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第二,直面学生困惑和疑虑,主动回应学生关切,把道理讲真切。不主动回应学生的诉求,就不能把道理讲透。分析表明,大部分获奖教师选择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个人邮箱、QQ号、微信号留给学生,以便学生在遇到困惑时能联系到老师,比如“芳姐热线”;有教师“开设个人公众号‘思修说’,通过原创微文、经典诵读、微课视频等形式,利用网络平台,超越时空局限进行延展教学”;也有教师通过“关注青年亚文化,观察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心态”;还有教师通过课后的师生共进午餐、开展球类运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理论困惑和利益关注。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获奖教师善于用扎实的理论,结合丰富的伟人事迹、社会案例、个人经历等去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纾解学生的人生困惑,为他们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又能透彻说理,让学生领悟理论的真谛。

第三,直击各种错误思潮,廓清思想迷雾,把道理讲透彻。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扰一直都是影响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发现,21.4%的获奖教师在谈到错误社会思潮时,态度坚决,敢于亮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应对意识形态挑战。他们主张“只有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批驳中才能明晰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实质”,“思政课教师是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的战士,面对错误的思想言论,必须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一刻也不能迟疑,一点都不能放松”,“必须有破有立,才能靶向明确,批判精准,避免浮云遮眼、乱花迷眼”。他们通过对错误思潮的全面揭露和深刻批判,主动回应错误言论产生的消极影响,向学生透彻讲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穿透思想迷雾,厘清是非善恶,弘扬主旋律,增长学生智慧,提升学生坚守真理的信心,使之保持理论清醒。

(四)坚持教学创新,把道理讲活

“道理本身是抽象的,有时还是生硬的,而人们认识和接受事物往往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程序,所以讲道理的人需要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让生硬的道理‘软着陆’”,也就是要把道理讲具体、讲生动、讲形象。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打造活力课堂。把道理讲活要求思政课教师不能教条、呆板、死气沉沉,要形式活泼、方法得当、语言亲切,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把抽象的理论体系、价值观念具体地表达出来,使高深的理论更“接地气”。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参与感。57.1%的获奖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了独具风格、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表现为:“‘理论课堂+若干拓展课堂’的立体化教学架构”“‘兴奋点’+‘问题链’教学模式”“以师生多元互动为支撑,以大学生编演课堂剧为内容的小剧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案例答辩+小组讨论’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问题抛锚式教学’+‘镶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问题激发—理论解释—现实观照’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等。二是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师生互动。有获奖教师认为,对于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不能一味地靠“堵”,而要“变‘堵’为‘疏’”,可以使用手机扫码上课代替传统的点名,同时“引入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学习通、智慧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APP,利用手机推送讨论话题,允许弹幕发言,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手机成为课堂上的学习工具”。三是使用丰富的语言,增强吸引力。50.0%的获奖教师特别强调,用高超的语言艺术“讲活”思政课,主要包括使用学术语言、政治语言、青年语言、网络语言、生活语言等。比如,“用学术话语讲思政、用生活话语讲理论”“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讲抽象道理”“用青年话语,讲述青年故事,回应青年关切,引领青年思想”。有学生评价获奖教师,“老师声音好听,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说话的语音语速能给人带来吸引力和亲切感”。当然,也有获奖教师指出,“所有的形式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只让学生‘看热闹’,趣味过去后毫无收获”,还是要注意“锻炼语言表达精准的能力”。

第二,密切联系现实,让理论“活”起来。“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把道理讲活,要求“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这种立场、观点、方法去观照现实、阐释现实、改造现实,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让思政课上所讲的道理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和价值遵循。分析表明,获奖教师除了在教学任务内带领学生开展文献调查、人物访谈、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小组调研、微电影制作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外,还积极投入到学校其他部门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指导大学生参与定期访谈、主题辩论赛、课件大赛、成长沙龙等课外活动,帮助大学生争取实践机会,实现“校地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多维路径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既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又让理论“活”起来。

第三,激发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方法的使用、课堂环节的衔接都需要学生的参与配合。59.5%的获奖教师明确提到,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组建了“学生助教团”,“定期组织学生一起分析教学内容、研讨选取教学引导的案例及切入点、探讨课堂组织形式”;有的教师主张“展开对话讨论,回应学生疑惑”;有的教师支持“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自导自演微电影、自访自报新闻……激发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有了深刻的学习体验”;还有的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希望学生有‘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辩论,帮助学生在‘疑’中启思,‘辩’中增智”。通过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更强,他们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得到极大的发挥,获得感和满足感也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参与理论宣讲,让理论永葆活力。把道理讲活,不仅意味着要在课堂上把道理讲活,还意味着让道理在全社会根深叶茂,永葆生机活力。思政课教师不仅是思政课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分析表明,获奖教师不仅立足本职工作,还积极参与校内外理论宣讲,把党的理论讲到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教师的使命”。有16位获奖教师提到,他们“多次参与校外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参与社区理论宣讲,把党的好声音第一时间送到群众中去,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有教师表示,2016—2020 年,他受邀在校内外作宣讲报告190余场,累计受众2.1万人。通过大规模的理论宣讲,让理论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进而为思政课讲活道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是讲好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多维体现。除了84位获奖教师所具备的特质之外,思政课教师还特别注重从夯实教学功底、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升讲好思政课、讲好道理的综合能力。


启示与建议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属性,既是对当前思政课教学“重形式、轻内容”“课堂枯燥乏味”等教学乱象的拨乱反正,又是对未来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掌舵定航。“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84位获奖教师是思政课教师群体中讲好道理的优秀榜样和成功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印证了“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的判断,启示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以把牢政治方向为根本,夯实理论基础为底气,提升教学水平为重点,激发学生主动为关键,创新教学形式为途径,把思政课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一)把牢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方向

与一般的知识性教学不同,思政课教学既强调知识传授,更注重政治导向、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要理直气壮地讲信仰。《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明确要求,“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这是对“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我们要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首先就要筑牢思政课教师讲道理的政治方向。

第一,在思政课教师选聘上,要严把“政治关”。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在日常管理和党支部学习活动中,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确保每位思政课教师党员既在组织上入党,又在思想上入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发挥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生活、完善人格修养、提高政治素养,用透彻的说理启迪智慧、滋养心灵、激扬斗志,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政治情怀。思政课教师要以对党绝对忠诚的炽热情怀,严守师德规范,投身教育事业,立志成为会讲道理的“大先生”,“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坚守教书育人初心,承担立德树人职责,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人为学的表率。

(二)夯实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

“信仰需要理论孕育,理论是滋养信仰的营养,只有理论厚实,才能政治清醒、信仰坚定。”“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中的“道理”意涵丰富,它要求思政课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真理、社会主义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政理,更要讲好为人处世的事理、人际交往的情理、增进知识的学理;既要讲社会发展的大道理,还要讲个体成长成才的小道理;既要讲宏观宇宙大道,还要讲微观人伦之理;既要讲中国之理,更要讲世界之理。思政课教学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社会关联度强,只有学识渊博、理论扎实的人,才能把道理讲透彻,讲清楚,讲明白。

第一,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的明确要求,新任专职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从选聘上确保“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的基本要求。第二,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研修培训。近年来,为顺利完成思政课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要求,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不少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加入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在“建强”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可以通过集中研讨、集中培训、集体备课、集中辅导等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第三,支持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通过脱产或半脱产方式进修、学习,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丰富知识结构、拓宽思维视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思政课教师只有切实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对相关理论、思想、观点、政策、精神吃深悟透,才能把思政课蕴含的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第四,激励思政课教师做好科学研究,以精深的学术研究支撑教育教学。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转变为科研问题,深入思考、系统论证、广泛调研,形成研究成果,再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性,让思政课更具学理性。第五,号召思政课教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爱好,不断学习吸收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其工作内容和本质目的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事关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事关凝聚青年、塑造青年、赢得青年,事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更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不仅要能讲、会讲思政课,还要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导向的转变。“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都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的现场展示环节,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课堂组织、板书设计、心理素质等综合素养立见分晓。教学功底是教师安身立业的重要支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系统训练、学习观摩、模仿创新、榜样示范、技能竞赛、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一,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从表1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牢讲台,需要时间的磨炼,少则3—5年,多则6—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积攒教学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和增添人生体验。资深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在青年教师入职时,可以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教学工作。访谈中,有15位获奖教师明确提到,他们或主动“向老教师取经”,或“跟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来听自己的课,提出意见,帮助自己成长”。第二,观摩优秀课程。信息时代,获取资源的方式便捷迅速。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观摩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观看线上课程,分析其授课技巧,学习其教学思路,从模仿练习中锻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积极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参与金课建设、慕课建设,加强团队协作,全力攻坚,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第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代训、以赛代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两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92.9%的获奖教师都曾多次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参加教学竞赛既可交流学习、沟通经验、提升比赛技能,又可“找差距、补短板”,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获奖教师甚至谈道:“通过多次参加全省相关的教学基本功比赛,让本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自己更加善于表达。”

(四)激发学生用心学道理的积极性

“讲道理”是讲、听、悟的统一。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讲授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事实表明,在思政课上,“平等式主体互动”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讲道理的价值旨归就是使学生能认同真理、践行真理。因此,“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思想疑虑、人生困惑、利益关切,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一,教师要以“用心教”的实际行动去激发学生“用心悟”的主观自觉。“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也不可能去践行育人使命,实现育人目标。教师要热爱学生、倾注教学,用情感的力量、文化的魅力、真实的生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去吸引、感染、亲近教育对象,用真心去换真信,以情感共鸣促真理认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主动自觉向真理靠拢。第二,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有获奖教师指出,“相对于传授具体的知识,一个教师的价值更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力量”。在教学中,不仅讲授真理、传播真理,更要培养学生“读经典”“学道理”“悟道理”的接受能力、思辨能力和辨别能力,为道理的内化做好智力支撑和方法指导。第三,行为世范,带领学生践行真理。思政课教师要做好讲道理、学道理、践行道理的身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听道理的同时,积极反思、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领悟,把道理转变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五)坚持“八个相统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坚持“八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到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根本遵循。讲道理意味着通情达理,切忌简单粗暴的死板说教、空洞枯燥的强塞硬灌,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第一,关注学生差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经典品读法、专题研讨法、主题辩论法、模拟面试法、新闻播报法、情景剧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景还原法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讲好思政课蕴含的道理。第二,以信息手段赋能,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社会是高度智能化的社会,教学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使用以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媒体等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第三,锤炼语言艺术,增强课堂感染力。“思想要有境界,语言也要有魅力,从教师的话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和学识。”语言是内容传授、思想交流的桥梁。思政课教师要不断精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语量适当有度、语速张弛有道、语气抑扬顿挫。


本文图表及参考文献略

本文刊登于2023年第3期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订阅号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